在职博士确实挺难的,难就难在又要工作又要备考,而且学术上的要求跟全日制博士差不多。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考外语和专业课,复试主要看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要求不一样,但整体来看,对综合能力的考验挺大的。
外语是必须考的。一般都是考英语,有的学校也能选日语、德语这些,难度跟大学英语六级差不多,题型有阅读、写作、翻译。有位高校老师就说,他考的英语里有一篇1500词的文献翻译,得提前半年,每天都练专业词汇,不然根本译不完。
专业课考两三门,看专业定。比如管理学考管理经济学和战略管理,工学考工程力学和专业综合。有位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说,他考的结构工程专业课,全是计算题,得把大学课本捡起来重新刷题,不然根本做不出来。
有的学校会加试政治理论。内容跟全日制博士差不多,考时政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过分值占得少。有位公务员说,他考前背了三个月时政热点,考试的时候结合工作实际答题,感觉比专业课轻松点。
科研计划书是关键。得交一份详细的研究方案,里面有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这些,导师会一个字一个字地问。有位企业研发主管说,他的计划书被导师指出三个逻辑漏洞,当场就让补充数据支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
面试看重学术潜力。导师会问你发表过的论文、参与的项目,甚至细到实验设计有啥毛病。有位医院医生说,他被问“之前的课题样本量够不够”,只能老实说临床太忙没扩大样本,还好导师认可研究方向,给过了。
英语口语面试也不能大意。会用外语问专业问题,比如“你对某理论有啥看法”,既考语言又考专业。有位高校辅导员说,他提前把专业术语的外语说法写在卡片上,没事就翻着背,面试的时候才没卡壳。
文科专业更看重思辨能力。比如法学考案例分析,得结合最新法规谈观点,没什么固定答案。有位律师说,他考民商法复试的时候,抽到“虚拟财产继承”的题,得把实务中的案例和学术观点结合起来说,比背法条难多了。
理工科看重实验能力。复试可能让你演示实验设计,或者解释之前项目的技术难点。有位电子工程师说,他带了自己研发的传感器样品去复试,边演示边讲原理,导师好像更认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交叉学科考试更灵活。比如教育技术学,既考教育学理论,又考信息技术应用,甚至会问跨领域怎么融合。有位中职教师说,他被问“怎么用AI优化课堂管理”,得同时懂教育和技术,不然根本答不到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