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想报南京大学在职博士?超详细报考步骤+材料清单,小白也能看懂
2025-08-30 09:37:24 来源: 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想报南京大学在职博士,按“选专业→联系导师→提交材料→参加考核→等待录取”五步走就行!材料要准备学历证明、成果材料等8类核心文件,不用瞎琢磨,跟着步骤来小白也能搞定。我表姐是高校老师,去年考上南大教育学院在职博士,下面把步骤和材料清单说透,帮你少跑冤枉路!

image.png

先说说第一步:选专业,别瞎选,得跟工作和研究方向搭边。

南大在职博士重点招人文社科、理工科、医学等领域,比如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每个专业有明确的“在职研究方向”,得先在南大研究生院官网(http://gra.nju.edu.cn/)查招生简章,看清楚哪个方向适合自己。

我表姐做高等教育研究,选了“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职方向,研究方向跟她平时做的“高校师资建设”工作完全契合,后面写研究计划、面试都轻松很多。要是选不相关的专业,比如做语文教学却选教育技术,后续考核很容易卡壳,我表姐同事去年就选错方向,材料审核直接被刷。

选专业时还要看“招生名额”,南大在职博士每个专业每年招3-5人,名额少的专业竞争更激烈,比如临床医学某方向每年只招2人,得提前评估自己的竞争力。

第二步:联系导师,这步很关键,别等材料交了再找。

确定专业后,在学院官网找该方向的导师名单,看导师的研究领域(比如导师研究“教育政策”,你就别聊“教育心理学”),然后写邮件联系。邮件里要讲清3件事:你是谁(姓名、工作单位、学历)、为啥想读博(结合工作痛点,比如“想解决高校教师培训效率低的问题”)、能做啥研究(跟导师方向契合的初步想法)。

我表姐联系导师时,附上了自己写的2篇教育类论文,导师3天就回复了,还约了线上沟通,聊了20分钟研究计划,导师给了不少修改建议,后面提交材料时,导师还帮她把关了材料细节。要是不联系导师,材料可能没人“认领”,审核时很容易被忽略,去年有个考生没联系导师,材料直接没通过初审。

image.png

第三步:提交材料,清单列好,一样别漏,不然白忙活。

材料要在报名系统开放时(一般每年10月)上传到南大研究生院报名平台,线下不用寄纸质版,线上传清晰的扫描件就行。核心材料清单如下,我表姐去年就是按这个准备的,一次通过审核: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要在有效期内,别传模糊的;

硕士毕业证、学位证扫描件,国外硕士要附留服认证;

硕士阶段成绩单,从学校档案馆调,盖档案馆公章;

工作证明,要写清楚工作年限(在职博士一般要求硕士毕业满5年,部分专业满3年)、岗位和研究相关经历,盖单位公章;

成果材料,论文(附期刊封面、目录)、专利、获奖证书,跟研究方向相关的成果越多越好,我表姐传了3篇论文和1个市级教学成果奖;

研究计划书,3000-5000字,要写清楚研究题目、背景、方法、创新点,得跟导师提前沟通好,别自己瞎写;

2封推荐信,找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写(比如高校教授、企业高管),推荐人要了解你的工作和学术能力,我表姐找了她的硕士导师和单位领导;

报考承诺书,在报名系统下载,签字后扫描上传。

要是材料有缺失,报名系统会提示“待补充”,要在截止日期前补传,我表姐同事去年漏传了推荐信,补传时超过了截止日期,只能明年再报,特别可惜。

第四步:参加考核,不用考笔试,重点在面试,别慌。

南大在职博士考核以“面试”为主,一般每年12月举行,分个人面试和小组面试(部分专业有),全程线上或线下(去年我表姐是线上,今年可能线下,以学校通知为准)。

个人面试20-30分钟,导师组会问3类问题:一是硕士阶段和工作中的研究经历(比如“你那篇论文的研究方法是怎么设计的?”);二是对研究计划的细节追问(比如“你的研究数据从哪来?怎么分析?”);三是专业知识和行业热点(比如教育学专业会问“双减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

400-860-3166

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Copyright ©2020-2021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营业执照 zzyjs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