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是,免联考硕士本来就是以申请制为主,不要以为是申请制就没用。
而且也不是说申请了就都能被录取的,其实审核也都挺严格的。
好多人都有个误区,觉得申请制免联考硕士没啥用,这可大错特错了。
免联考硕士本身就是以申请制为主的,可别小瞧了这个申请制,它可不是谁想申请就能上的,背后的审核严格着呢。
今天咱就唠唠,为啥申请制免联考硕士,非但不是没用,反而是个提升自己的好路子。
申请制免联考硕士是咋回事儿
简单来说,申请制免联考硕士,就是不用参加那种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就是联考。
你只要按学校要求,把相关材料准备好交上去,学校审核通过了,就能入学。
跟咱们印象里那种千军万马挤考研独木桥的事儿比,免联考硕士真不是一回事儿。
你想啊,传统考研多吓人?一个专业招 50 人,能报 2000 多号人,全是应届生或者辞职备考的,天天抱着书啃,凌晨两三点还在刷题,啥也不管,就为了那几分。
免联考呢?不看这个
它更在乎你上班这些年干了啥,能力怎么样,综合素质够不够。
我前同事老王,做工程的,没考研,但带过好几个亿的项目,还拿过省级的奖项,申请免联考硕士的时候,人家学校一看他的履历,直接说 “这比高分有用多了”。
还有个做设计的姑娘,自己开工作室,拿过国际设计奖,笔试能力一般,但申请的时候,作品和客户评价一摆,就过了。
好多学校明着说,得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最好在行业里做出点动静,比如带过团队、搞出点创新,这样才靠谱。
别觉得不考试就好混,审核严着呢。
材料得一堆一堆交。
个人陈述?那得写明白,你以前在哪上学,上班干了啥牛事,为啥想读这个硕士,以后打算咋干。
不能瞎写,得有细节,比如 “我去年带团队把销售额提了 30%”,不能说 “我工作很优秀”。
还得要推荐信,找你上司或者行业里有点名气的人写,得说真话,比如 “这人在项目里能扛事,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有的学校还面试,不是问书本知识,净问实际问题。
我认识个做市场的小哥,面试被问 “你上次搞的促销活动赔了,咋回事?后来咋补救的?” 他把当时怎么分析数据、调整策略的过程一说,面试官当场就点头了。
想背书糊弄?门儿都没有
好处也挺实在的。
上课时间灵活得很。
周末班就是周六日往学校跑,平时该上班上班,适合家近的;集中授课一般寒暑假各搞两周,外地的也方便;线上课更绝,用个 Zoom 就能看,错过还能回放,经常出差的人也能跟上。
我表姐就是报的线上班,出差在酒店也能上课,没耽误过。
学的东西也能用得上。
毕竟班上都是上班的,学校开课就不扯那些老掉牙的理论。
比如 MBA 课,老师会拿最近火的直播电商案例来讲,说某主播怎么翻车的,该怎么规避;讲管理的时候,就聊 “手下人不服管咋办”,全是干活能碰上的事儿。
你上班遇到难题了,上课跟老师同学一聊,说不定就有思路了,学的和干的能串起来。
还有人脉,也挺值
班上同学啥人都有,有开公司的老板,有国企的中层,还有搞投资的。
上课一起讨论,下课一起吃饭,聊着聊着就可能有合作。
我一个朋友就是在班上认识个做供应链的,俩人合伙把公司的物流成本降了不少。
所以说,免联考硕士看着不用考试,其实门槛换了地方;看着轻松,其实对上班的人来说,是另一种更实在的路子。
既不耽误挣钱,又能学东西、攒人脉,难怪现在越来越多人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