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在职研究生有难度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它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边工作边学习”的压力上考试本身的难度和全日制研究生比其实差不多甚至有些专业更简单。只要规划好时间认真准备大部分人都能考上。
不同专业考试科目不一样难度也有差别。
管理类联考(比如MBA、MPA)考两门管理类综合和英语二不考专业课对在职人士来说相对容易。管理类综合考数学、逻辑、写作数学只到高中水平逻辑和写作靠练习能提分;英语二比四级难一点比六级简单背单词、做真题就能应付。
但像医学、法学这些专业考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专业课涉及大量理论知识得从头复习难度就大些。比如临床医学在职研要考《西医综合》包含生理、生化、病理等内容没基础的话得花很多时间啃教材。
考试难度差不多但压力来源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要全身心备考拼的是时间和精力;在职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学拼的是效率和坚持。比如同样考英语全日制学生每天能学3小时在职的可能只能学1小时但只要方法对1小时也能有效果。
录取分数线方面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往往用同一条国家线(部分专业分开划线)但在职的报录比可能低些比如MBA的报录比大概3:1而全日制热门专业能到10:1从竞争来看在职的反而轻松点。
自律性强的人更适合。每天下班累得不想动还能坚持看书的考上的概率大。要是没人催就不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概率考不上。
工作不算太忙的人有优势。比如朝九晚五不加班的每天能挤出2小时学习;要是经常996连周末都没得休息很难保证复习时间考起来就吃力。
有明确目标的人动力足。知道自己考在职研是为了升职、评职称或者转行学起来有方向不容易放弃。漫无目的跟风考的容易半途而废。
得提前半年到一年准备。比如想考2025年的最好2024年6月就开始用3个月打基础3个月刷题最后2个月冲刺。
碎片化时间别浪费。早上通勤时背单词午休时做几道逻辑题晚上睡前看半小时专业课积少成多。周末抽4-6小时集中学习比如周六上午看数学下午做英语真题周日整理错题。
别熬夜学习。在职人士本来工作就累熬夜看书效率低还影响第二天工作得不偿失。尽量早睡早起利用早上的时间学这时候脑子最清醒。
管理类专业最热门也相对容易。MBA、MPA、MEM这些考试科目少分数线低(2023年国家线167分)适合零基础的在职人士。而且招生名额多很多学校招几百人考上的机会大。
教育类专业也不难。比如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考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333有固定的参考书和重点背熟了就能拿分适合中小学老师报考。
避开理工科专业除非有基础。比如计算机在职研要考高数、数据结构这些内容对文科生来说太难没学过的话大概率考不过。
确实难但主要难在复试。
名校的在职研初试分数线和普通学校一样但复试卡得严。比如北大MBA初试过线后会看你的工作背景是不是500强企业管理者有没有突出业绩普通职员就算分数够也可能被刷。
普通学校更看重分数只要初试过线复试表现不太差就能上。比如省属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复试就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专业问答基本不刷人对想稳上岸的人来说更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