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在职博士太难考了会怎么样?真的会劝退大批报读人群吗
2025-08-07 09:39:45 来源: 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在职博士考起来确实不容易,但要说会劝退大批人倒也未必。真正有明确需求的人,比如想评职称、搞科研突破的,大多会咬牙坚持;倒是那些跟风报考、目标模糊的,可能会被难度吓退。整体来看,难度会筛掉一部分人,但核心报读群体不会受太大影响

image.png

哪些人最容易被难度劝退呢?

抱着“试试看”心态的人大概率会打退堂鼓。比如有些职场人听说博士学历有用,就想着报个名碰碰运气,没认真准备研究计划,也没协调好工作时间。等真到了材料审核卡科研成果,或者面试时被导师问得答不上来,就容易知难而退。还有些人是被“时间成本”吓住的,比如备考时发现要写几万字的研究计划,还要抽时间复习专业知识,一想到未来四五年都得边工作边熬夜改论文,干脆就放弃了。

难度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呢?

申请阶段就不好过。大部分院校都要求有核心期刊论文,还得有两位教授推荐信,光是准备这些材料就够折腾的。比如某高校经管类在职博士,要求申请人至少有一篇CSSCI论文,不少在职人士平时忙工作,根本没精力搞学术,为了凑条件只能硬着头皮发论文,光这一步就卡掉不少人。

考核环节更难。笔试考的专业知识又深又偏,面试时导师会盯着研究计划刨根问底,比如“你的课题创新点在哪”“数据来源靠谱吗”,答不上来就直接淘汰。有位企业高管考某985院校博士,面试时被问“你的研究和企业实践怎么结合”,因为准备不充分,当场就被刷了。

坚持下来的人都是冲着什么去的?

体制内的人大多为了晋升。比如高校老师评副教授,博士学历是硬门槛,就算考试再难也得考。有位二本院校的老师,连续考了三年才考上在职博士,就是因为没博士学位评不了职称,工资和地位都上不去。

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则是为了突破职业瓶颈。比如搞人工智能研发的,想从工程师升到技术总监,博士学历能加分不少。他们往往会选和工作相关的研究方向,比如“工业机器人算法优化”,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当研究课题,反而能在考核中占优势。

难度会影响报读人群的结构吗?

肯定会。体制内、科研单位的报考比例可能会更高,因为他们更需要博士学历,也更能承受备考压力。而民营企业的普通职员可能会减少,毕竟对他们来说,读博的投入产出比没那么明显。比如某高校近年在职博士新生里,中小学老师、公务员占了六成以上,企业职员不到三成,这和十年前的比例刚好反过来。

还有个变化是跨专业报考的人变少了。以前有些学管理的想跨考教育学,现在发现要补修大量专业课程,还得在研究计划里体现教育学基础,难度太大,也就不折腾了。

学校会因为报的人少而降低难度吗?

不太会。博士教育本身就讲究“精英化”,院校更在意培养质量而非数量。比如某财经院校,这几年在职博士报录比从8:1降到5:1,但考核标准一点没松,反而增加了“中期考核”环节,没达到科研要求的直接延期。

不过有些学校会优化流程,比如把材料审核时间从1个月延长到45天,给考生更多准备时间;或者开设“申请前辅导班”,教大家怎么写研究计划。这些操作能减少“无谓的淘汰”,但核心难度不会降。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

400-860-3166

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Copyright ©2020-2021 辽ICP备2022001038号-1  营业执照 zzyjs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