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猜了!辽宁大学在职博士真实难度曝光,报录比大概5:1,不算太卷,考试重点集中在专业实务和研究能力上,认真准备就能过,想考的别被“博士”俩字吓退!想知道具体难度、报录比细节、考试重点,接着往下看!
先看报录比,没你想的那么夸张。
辽宁大学在职博士每年招50-60人,报名的也就300左右,报录比5:1,比清北复交(10:1往上)容易多了。我师兄去年考的,他们专业招8人,报名42个,最后录了9个(扩招1个),说“比考硕士时竞争小”。
不同专业难度不一样,文科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报录比3:1,工科的材料科学、化工大概6:1,理科稍高但也没超过7:1。我表姐考的教育学,说“身边报了的基本都进复试了”。
近几年还有扩招趋势,去年比前年多招了12人,尤其是跟地方产业结合紧的专业,比如经济学(对接东北振兴)、环境科学(对接生态保护),名额涨得快,想考的抓紧这波机会。
考试分两步,初试不难,复试更关键。
初试就考两门,专业基础和研究方法,都是主观题,没有选择题,不用死记硬背。专业基础考的是本领域核心理论,比如经济学考“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教育学考“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言之有理就能得分。
研究方法考的是怎么设计课题,比如“给你一个研究方向,写出研究框架和数据来源”,我同学说考前练了5个选题,考试时遇到类似的,半小时就写完了。
初试过线率高,去年分数线是60分(满分100),只要认真复习,基本都能过。我邻居没咋复习,专业基础考了58分,研究方法62分,差点就过了,后悔没多花一周看书。
复试淘汰率大概30%,比初试重要。老师主要看你的研究计划和工作经历,比如“你的研究课题跟工作结合紧不紧?”“能不能在4年内完成博士论文?”,实话实说就行,别瞎承诺。
考试重点抓这些,复习不跑偏。
专业基础重点看近5年的核心期刊论文,比如《辽宁大学学报》上的相关文章,老师出题爱从这上面找灵感。我师兄把近3年的期刊装订成册,每天看2篇,考试时刚好遇到类似题目。
研究方法要练“课题设计”,找导师或在读博士要几个范本,照着改,比如“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从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创新点这几块入手,练熟了就不怕考。
关注辽宁大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比如经济学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法学的“东北亚法律合作”,考试常考这些,提前准备相关案例,面试时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