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免联考MBA的入学门槛确实比统考宽松,但这种“好入学”,绝对不等于“好毕业”,很多考生冲着“随便进”报名,最后才发现毕业门槛一点都不低。
课程考勤就卡掉了不少想“混日子”的人。
大部分免联考MBA都是面授为主,集中在周末或节假日上课,院校会明确要求出勤率,一般至少要达到80%以上。
在职考生平时要上班,遇到加班、出差很常见,偶尔缺课还行,但要是连续好几周不到,教务老师会直接约谈,缺课次数超了还会影响课程成绩,甚至需要重修这门课。
有考生吐槽“当初觉得周末上课轻松,真报了名才知道,平时加班到半夜,周末还得早起赶去上课,想补个觉都难,稍微松懈就可能缺课”。
课程考核不是“交了作业就给过”。
免联考MBA的课程里,除了老师讲课,还有大量的小组作业、行业案例分析、企业调研报告,不少课程还要求做主题汇报,比如分析某家企业的管理问题、设计一套市场推广方案。
这些考核不是随便凑字数就能应付的,老师会盯着内容的实用性——比如小组作业要结合成员的真实工作场景,不能照搬网上的案例;调研报告得有具体的数据支撑,不能空谈理论。
有考生做中期汇报时,因为方案里没有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被老师要求重新调研,光改报告就花了半个月。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毕业论文,这是免联考MBA毕业的“重头戏”,也是卡壳最多的环节。
和统考MBA一样,免联考MBA的论文要求必须结合工作实践,不能写纯理论内容,比如要聚焦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企业人才流失的解决方案、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设计、区域市场拓展的方法优化等等。
从开题报告开始,就要明确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还要通过导师审核;初稿完成后要经过至少两次修改,再进入盲审环节——盲审专家对论文的逻辑结构、数据真实性、创新点要求很高,很多人因为“研究问题不具体”“解决方案没有可操作性”被打回,甚至需要重新开题。
还有些考生以为“交够学费就能毕业”,直到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不仅缺了好几门课的考核,论文也没动笔,最后只能申请延期毕业。
其实免联考MBA的“随便进”,本质是针对职场人设计的“灵活入学通道”,重点筛选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而不是降低毕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