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论文是必须项!不光得写,还得通过查重和答辩,不然拿不到学位证。过来人都知道,论文是博士阶段的“重头戏”,但只要找对方法,也没那么难。想知道论文有啥要求、咋写能省力、答辩好过不,接着往下看,全是实在经验!
论文要求真不低,得认真对待。
字数不能少,法学类在职博士论文至少8万字,比全日制稍少点,但也得实打实写。我师兄第一次交稿才6万字,被导师打回来,说“每章再加1万字案例分析”,硬熬了俩月才凑够。
查重卡得严,知网查重率不能超过15%,引用自己发表过的论文也算重复率,得提前改。我师姐自己发的3篇论文被标红,重写了2万字才过,说“千万别大意”。
得有创新点,不能光抄别人的。比如研究反垄断法,不能只说法条,得结合新案例(像平台经济垄断)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导师说“哪怕一点小创新,也比通篇套话强”。
必须跟实践结合,在职博士论文得用工作中的案例,比如法官写“类案检索机制”,就得用自己审过的案子;企业法务写“合规管理”,得分析公司的真实案例。我邻居写的汽车行业反垄断,用了他们公司的真实数据,导师说“这才是在职博士该有的论文”。
写论文有技巧,别硬憋。
先搭框架,把绪论、正文(分3-4章)、结论、参考文献列出来,每章写啥内容标清楚。比如“数字经济反垄断”,第一章写现状,第二章分析问题,第三章提对策,思路顺了才好写。我刚开始没搭框架,写了3万字又全删了,说“白浪费时间”。
多抄自己的工作成果,比如以前写的法律意见书、课题报告,改改就能用。我把单位做的“合规手册”拆成两章,省了不少劲,导师还夸“接地气”。
案例别瞎编,用自己经手的、公开报道的,或者法院判决书里的,标清楚来源。我用了3个自己代理过的案子,答辩时老师问细节,张口就来,说“真实案例就是底气”。
别等最后一年才动笔,第二年就得开始写,每周写2000字,一年下来就有10万字,压力小多了。我师姐第二年就写完初稿,第三年慢慢改,说“千万别拖到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