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在职研究生,对比同类艺术院校(像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这些),毕业难度不算高,甚至能说更友好些。但也不是随便混就能毕业,主要胜在“培养侧重更贴合在职党”“考核方式更灵活”,下面拿几个点对比着说,你就能清楚咋回事了。

先看课程考核,中国戏曲学院在职研没那么多“死要求”。
同类艺术院校有些专业,会要求在职生跟全日制一起上理论课,还得闭卷考专业史论,比如某院的戏剧编剧方向,要背大量戏曲理论古籍,在职党上班之余很难吃透。但中国戏曲学院在职研的课程,更偏“实践+应用”,比如戏曲表演方向,会安排身段课、唱腔课,考核多是“现场展示+老师点评”,不用死记硬背理论。
我有个学戏曲导演的朋友,之前对比过中戏和中国戏曲学院,中戏要求写3篇理论论文,还得发表1篇;中国戏曲学院只要求写1篇实践报告,内容就是自己导的小剧目总结,比如“某折子戏的调度设计思路”,还能附排练视频,朋友说这样对在职党太友好了,不用绞尽脑汁凑论文。

再说说毕业创作/论文,这是艺术生毕业的重头戏,中国戏曲学院的要求更“接地气”。
同类艺术院校有些方向,毕业创作得“原创大作品”,比如某院的舞台设计,要求做一个完整剧目的舞美方案,从草图到模型都得有,还得答辩时现场讲解设计理念,耗时至少半年。中国戏曲学院在职研的毕业创作,允许“改编+小体量”,比如戏曲表演方向,能选一段经典折子戏,改编唱腔或身段,只要说清改编思路就行;舞台设计方向,做一个小剧场剧目(比如10人以内的小戏)的舞美,工作量小不少。
我另一个朋友,中国戏曲学院在职研戏曲音乐方向毕业,她的毕业创作就是“改编某段京剧二黄唱腔,适配现代乐队伴奏”,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答辩时老师主要问改编的细节,没揪着“原创性”不放。而她一个考去其他院的同学,毕业创作要写一首完整的戏曲主题曲,还得找乐队录制,前前后后花了8个月,差点赶不上答辩。
还有实践要求,中国戏曲学院更懂在职党“没时间扎堆实践”的痛点。
同类艺术院校有些专业,会要求在职生“参与校内剧团排练”,每周至少去2次,比如某院的话剧表演方向,要跟全日制学生一起排大戏,在职党要是加班多,很容易缺课。中国戏曲学院在职研的实践,允许“结合工作或个人资源完成”,比如你在地方戏曲院团上班,能把院里的排练、演出当作实践;要是没相关工作,自己组织小范围的戏曲交流(比如社区戏曲沙龙),录成视频也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