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免联考硕士双证的学费,真让职场人心情复杂。爱它的人觉得,不用拼死刷题就能拿双证,花点钱换学历跳板值;恨的人吐槽,学费虚高得离谱,有的比全日制还贵,兜里的钱根本扛不住。这又爱又恨的纠结,全藏在学费那串数字背后的门道里。
先说让人爱的地方,最直观的就是“省时换钱”的诱惑力。
免联考硕士不用考英语、数学这些老大难,申请就能上,对上班忙到脚不沾地的人来说,省了太多备考时间。我表姐做销售,去年报了个免联考MBA,学费12万,周末上课,今年已经拿到学籍了。
她算过一笔账:要是考全日制,至少得脱产备考半年,光工资损失就不止10万,还未必考得上。现在边上班边读,两年后拿证,升职加薪的机会早到手了,这笔学费花得值。
而且学费能分期的话,压力会小很多。有个同事报的学校支持分5期,首付3万就能入学,剩下的每月从工资里扣点,没影响生活质量。
但恨起来是真咬牙,学费里的“坑”太多了。
最让人膈应的是价格虚高。同个专业,不同学校差价能差出10万。有个朋友报的时候没比价,选了个18万的,后来发现隔壁学校同款项目才8万,课程设置差不多,肠子都悔青了。
还有些隐性收费,报名时说“学费全包”,读起来才发现,教材费、论文指导费、答辩费都得另交,零零总总加起来又多花两三万。我邻居读的那个,光答辩费就收了5000,不交还拿不到证。
更气人的是“伪双证”套路。有学校号称发双证,结果毕业证是“非学历”的培训证,学位证也查不到。有人花15万读下来,发现单位不认,钱全打了水漂。
职场人纠结的,其实是“性价比”这三个字。
普通上班族年薪也就10万-20万,花10万-20万读个硕士,相当于一年白干,肯定得掂量。但要是能帮着升职,比如从主管升到经理,月薪多5000,两年就回本了,这时候学费就成了“投资”。
可要是读完没变化,学费就成了“负担”。我前同事花16万读了个免联考硕士,公司评级时说“不认这类学历”,现在一提这事就叹气,说还不如用这钱买套房付首付。
还有些人是被“双证”俩字冲昏头,没算清时间成本。免联考硕士学制一般2-3年,每周上课2-3天,要是工作太忙跟不上,延期毕业还得交续费,有个大哥就因为总出差,多交了两年学费,里外里花了2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