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在职研究生报考确实有坑,尤其是两个隐性要求得特别注意:一是对工作年限的计算方式卡得严,二是跨专业报考要补修多门课程,忽略了这俩,很可能白准备半年!想知道具体咋回事、咋避开、还有啥要注意的,接着往下看!
工作年限计算,卡得比想象中细。
招生简章写“本科毕业满3年”,但得从毕业证上的日期算到入学当年9月,差一天都不行。我同事本科2021年7月毕业,想报2024年的,算下来差俩月,被直接拒了,说“卡得太死”。
专科毕业要满5年,而且得是“全日制专科”,成考、自考的专科,哪怕年限够了也不认。我邻居是自考专科,工作8年了,报名时被刷,说“早知道读个全日制了”。
如果你是在职硕士,想考在职博士,得从硕士毕业算满5年,中间读硕士的时间不算。我师姐2019年硕士毕业,2023年想报,年限不够,只能再等一年,说“这规矩太坑了”。
跨专业报考,补修课能累死你。
比如学文科的报金融专业,得补修《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5门课,每门课都要考试,合格了才能正式入学。我同学跨专业,光补修课就花了半年,说“比备考还累”。
补修课不算学分,还得交额外的钱,一门课1500块,5门就是7500,等于多花一笔学费。我表哥说“早知道选本专业了,这钱花得冤枉”。
上课时间和补修课冲突的话,只能明年再补,等于延期入学。我认识个人因为工作忙没去补修,硬生生多等了一年,说“计划全被打乱了”。
除了这俩坑,这些要求也得留意。
推荐信得找“牛”人写,最好是副教授以上职称,或者公司高管,普通同事写的没用。我找了公司总经理和大学导师各写一封,顺利通过,说“推荐信分量很重要”。
面试时会查工作证明的真实性,得有公司盖章和领导签字,假证明一查一个准。去年有个考生瞎编工作经历,被取消资格,说“诚信是底线”。
部分专业要求有“行业资格证”,比如报考MPAcc(会计硕士),最好有CPA、中级会计师证,没有的话竞争力大减。我师姐有CPA证,面试时老师多看了两眼,说“有证就是加分项”。
想顺利报考,这几招得用上。
算准工作年限,用毕业证日期减入学年份,不够的别硬报,先提升学历或等年限够了再说。我同事差俩月,先读了个在职本科,第二年顺利报考,说“曲线救国也管用”。
跨专业的提前联系学院,问清楚要补啥课,趁备考间隙先自学,别等报名了才慌。我同学提前半年学了《统计学》,补修考试轻松过,说“早准备早省心”。
材料准备多留备份,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明都扫描存云端,免得弄丢了补办麻烦。我把所有材料复印了3份,说“有备无患”。